Root Nation訊息資訊科技資訊彗星或小行星:是什麼殺死了恐龍,它從何而來?

彗星或小行星:是什麼殺死了恐龍,它從何而來?

-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它永遠地改變了歷史,大約在 66 萬年前墜落到地球上。

所謂的希克蘇魯伯撞擊器在墨西哥海岸附近留下了一個隕石坑,該隕石坑綿延 150 公里,深 20 公里。 它的破壞性行動導致了恐龍統治的突然和災難性的結束,導致它們的大規模滅絕,以及地球上近四分之三的動植物物種的死亡。

這顆小行星是從哪裡來的,又是如何落到地球上的?

在《自然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 Amir Siraj 和天文學家 Avi Loeb 提出了一個新理論,可以解釋這個災難性物體的起源和路徑。

使用統計分析和引力模型,Siraj 和 Loeb 計算出來自奧爾特雲(太陽系邊緣的一個冰冷碎片球)的大部分長周期彗星在繞軌道運行時可能已被木星的引力場擊落。 .

在太陽近距離掠過期間,被稱為“太陽食草動物”的彗星會經歷強大的潮汐力,這些潮汐力會破壞岩石碎片並最終產生彗星彈片。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在太陽耀斑期間,彗星靠近太陽的部分比遠離太陽的部分受到更強的引力,導致潮汐力作用在物體上,”Siraj 說。 “你可以得到所謂的潮汐破壞,即一顆大彗星分裂成許多小塊。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返回奧爾特雲的路上,其中一個碎片落到地球的可能性增加了。”

Siraj 和 Loeb 理論的新計算將長周期彗星與地球相撞的概率提高了約 10 倍,並表明這些彗星中約有 20% 變成了太陽。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新的撞擊速度與希克蘇魯伯的年齡一致,為它的起源和其他類似先例提供了令人滿意的解釋。

“我們的論文為解釋這一事件的發生提供了基礎,”勒布說。 “我們假設事實上,如果你在接近太陽時粉碎一個物體,它會導致相應的事件頻率,以及殺死恐龍的那種撞擊。”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在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發現的證據表明,這塊岩石由碳質球粒隕石組成。 Siraj 和 Loeb 的假設也可以解釋這種不尋常的成分。

關於希克蘇魯伯起源的流行理論指出,撞擊者來自主帶,即木星和火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 然而,碳質球粒隕石在主帶小行星中很少見,但可能在長周期彗星中普遍存在,為彗星撞擊假說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持。

其他類似的隕石坑具有相同的成分。 例如,大約 2 億年前在南非墜落的物體,這是地球歷史上已確認的最大隕石坑,以及在哈薩克斯坦的小行星。 研究人員說,這些碰撞的時間支持他們對被潮汐摧毀的希克蘇魯伯彗星的預期頻率的計算。

Siraj 和 Loeb 說,他們的假設可以通過研究這些隕石坑、其他類似隕石坑,甚至月球表面的隕石坑來確定撞擊物的組成來驗證。 從太空中採樣彗星也有幫助。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

“我希望我們可以用更多關於長周期彗星的數據來檢驗這個理論,獲得更精確的統計數據,也許還能看到一些碎片的證據,”勒布說。

勒布說,理解這一點不僅對解開地球歷史之謎很重要,而且如果這樣的事件再次威脅到地球,也可能被證明是至關重要的。 “這一定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象,但我們不想再看到它。”

另請閱讀:

來源物理
註冊
通知有關
客人

0 留言
嵌入式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其他文章
訂閱更新
現在流行